MCU发展现状,车规级MCU有何硬性要求 2021-12-08

 对于MCU,我们应当有所了解。通过加深对MCU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电子领域工程师的相关工作。为增进大家对MCU的认识,本文将对MCU的发展现状以及车规级MCU的硬性要求予以介绍。如果你对MCU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MCU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做MCU的厂商已经超过了一百家,而当中有不少是瞄着替换国外厂商目标挣一笔“快钱”而去的。这些企业的运营模式也是相当简单,看国外哪个厂商的MCU在国内卖得火、或者抓住国外厂商即将退市的产品,照着做一个管脚兼容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去取代,这就造成了赛道拥挤、利润低下,把原本以拼设计为重点的芯片产业转变为以供应量和制造成本取胜的行业,这做做法就限制了公司的成长,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行业资深专家道,欧美日厂商,他们之所以能笼络大部分的MCU市场,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产品、软件和使用的生态环境这四方面给客户树立了一个标杆,同时建立了其他竞争者不能轻易跨越的壁垒。

第一看产品;国外领先的厂商基本有自己的IP,但国内的同业却大多数IP不全,不少是把现有的IP拿过来做拼凑开发产品,这就使得他们的产品从诞生开始就有天生的“缺陷”。加上国外的MCU厂商经历了长时间的不同行业的耕耘,甚至还是从零开始扶持行业起来的。他们对众多行业规格的了解,已经体现到MCU的内部以及外部的设计上,这也是本土MCU所欠缺的。

第二看软件;所谓软件算法,是要基于行业以及客户的需求,从简单的硬件堆积,到理解客户的需求再到和客户共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MCU公司对软件和算法的着力。在过往,很多算法以前需要软件处理,但国外的企业因为对具体的行业吃得比较透,时间也长,所以他们针对客户的使用场景、系统、软件算法等吃透,然后共同创造,用芯片来实现,将主芯片周边的其他器件,尽可能的包括到芯片内部去。这样不但节省了成本,还使得产品更加容易开发。

第三看生态;MCU的生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MCU整体的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几个环节是否完整。例如在加工时,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会对某款量产烧录器非常熟悉,如果要换一种量产烧录工具,客户的产线上就需要重新购买,重新培训等等,这就对生产造成影响。为此MCU厂商就必须将此种生态考虑进去。生态需要考虑的第二个层面是在客户设计过程中,是否有完善的资料,丰富的网上资源,良好的口碑及流量支撑。

这些领先的厂商就是凭借先后一步和深厚的技术优势抢占了MCU市场。这让国产MCU厂商想在通用MCU市场与他们展开竞争变得很艰难。

 

二、车规级MCU的硬性要求

不同级别的芯片都有不同的硬性要求,以保证芯片运行的稳定性。如车规级MCU的制造硬性要求远高于一般商业级、工业级的芯片,仅次于军用级芯片的标准。车规级MCU的使用寿命、稳定性以及工作耐温都有着严苛的要求。

使用寿命,汽车不属于易耗品,从落地到最终使用结束周期大多都在10年以上,因此对使用寿命有着严格的要求,车规级MCU的使用寿命要远高于汽车的使用寿命才能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稳定性,稳定性对车规级MCU来说非常重要,汽车行驶的路况具有不确定性,车规级MCU在设计时需考虑行驶过程中会经历碰撞、抖动等情况对芯片的影响以及车辆长时间使用电路老化造成的干扰问题,提高车规级MCU的稳定性。

芯片工作耐温能力,车规级MCU一般装配在汽车内部,负责各个功能单元的控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规级MCU需具备抗高温的能力。部分地区温度环境恶劣,在冬天气温会低至零度以下,因此车规级MCU还需具备抗低温能力,避免芯片低温失效,汽车无法启动的现象发生。一般车规级MCU的耐温范围为-40℃至150℃。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车规级MCU 98%的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厂商所占据,其中瑞萨占30%、恩智浦占26%、英飞凌占14%,这三家企业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MCU作为汽车控制的核心器件,MCU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车性能,下面将对市场份额前三公司的部分产品进行分析。

以上便是此次小编带来的“MCU”相关内容,通过本文,希望大家对MCU的发展现状以及车规级MCU的硬性要求具备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哦,小编将于后期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


勘误纠正/技术交流/采购需求/批量供应(Correction/Technical/Perchase/Wholesale)(共0条评论)
  • 暂无评论
E-mail:
AA:
Contents:
  Code: captcha